中国数字贸易十年翻一番:数字经济出海加速 规则安全等问题待解
(原标题:中国数字贸易十年翻一番:数字经济出海加速 规则安全等问题待解)
中国数字贸易正在蓬勃发展,中国的数字经济也正在加速出海。
9月3日,在服贸会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上,商务部发布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0》(下文“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贸易额由2015年的200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947.6亿美元,增长47.4%;同期数字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从30.6%增长至44.5%。近十年来,中国的数字服务贸易规模基本翻了一番。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企业正在加速出海,中国数字服务贸易额从2011年的逆差148.2亿美元逐渐扭转为顺差,2018年到2020年已连续3年实现顺差,2020年,我国数字服务贸易顺差为147.7亿美元。
在百年未有之疫情下,数字贸易打破物理阻隔、减少物理接触等特点展现出巨大优越性,而且将边际成本低、规模效应明显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数字贸易正在成为全球经贸新的增长极,也为国际规则竞争开辟了新的赛道。
中国数字贸易近三千亿美元,服贸占比超四成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数据为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交付为特征的数字贸易正在蓬勃兴起。
报告指出,近十年来,中国的数字服务贸易规模基本翻番。“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贸易额由2015年的2000.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947.6亿美元,增长47.4%。同期数字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从30.6%增长至44.5%。
商务部服贸司副司长王东堂在发布报告时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8.6%,这为数字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贸易的加速首先得益于中国持续完善的基础设施。截至2020年底,中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5169万公里,国际出口带宽11511397Mbps;光纤宽带接入用户4.54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的93.9%。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占全球网民总量的20%左右,这为数字贸易提供了海量用户。
创新活跃的市场主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20年,全球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量5万多项,中国占比近20%,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初步形成全球服务布局,华为、阿里、腾讯等成为世界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和平台服务企业。
数字贸易领域的有序开放也促进了数字贸易的发展。“十三五”时期,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由自贸试验区推广至全国,外资负面清单由“十三五”初期的122条压减至2020年的30条。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仲泽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也加速了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由于人员跨境出行受限,大量传统服务贸易转移到线上,推动数字贸易逆势增长。疫情也显著改变了居民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了网络消费水平。
在当天的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高峰论坛上,国研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指出,疫情冲击下,2020年全球服务贸易下降15.4%,创下1990年以来最大降幅,然而,2020年全球数字贸易出口逆势增长3.8%,占服务贸易的比重进一步上升了62.8%,对于服务出口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8.3%,显著增强了服务贸易发展的韧性和动力。
商务部研究院服务贸易所所长李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服务作为成本是不可以贸易的,而在进入网络和数字时代,信息技术不但打破了服务的“不可贸易性”,而且将边际成本低、规模效应明显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传统商品贸易需要跨越国界,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服务贸易则打破了所有有形的时空边界,并渗透到几乎所有的领域,这使得服务贸易的发生更加便捷,数字技术支撑的服务经济更是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焦点。”李俊说。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十四五”时期,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将加快推广应用,贸易数字化水平将显著提升。预计到2025年,中国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超过4000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比重达到50%左右。
中国数字经济加速出海,服贸逆差显著收窄
同日于服贸会上发布的《数字贸易合作与发展报告2021》(下称“合作报告”)显示,近十年来,中国数字服务贸易额从2011年的逆差148.2亿美元逐渐扭转为顺差,2018年到2020年已连续3年实现顺差,2020年,我国数字服务贸易顺差为147.7亿美元。
国研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服贸会上指出,一直以来,中国在服务贸易上都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这表明在服贸领域,中国的竞争力是不足的,然而,在数字贸易上,中国已经扭转了逆差的格局,“十三五”时期,除2017年外,中国数字贸易出口额均大于进口额,这说明中国在数字贸易上的国际竞争力正在持续增强。
合作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在105个国家中的排名从2019年的第7上升至第5名,十年来首次跻身全球前五强,也是五强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合作报告认为,ICT服务是过去十年我国数字服务出口占比提升最快、增长贡献最大的领域。2011-2020年,我国知识产权、金融服务、ICT服务等细分数字服务发展平均增速分别为31.7%、19.6%和17.4%,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1-2020年,我国ICT服务在数字服务出口中占比提升了19.7个百分点。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PCT国际专利申请来源国,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CT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这批ICT企业正在加速出海,拓展国际市场。
据全球统计数据库(Statista)统计,2020年全球头部社交媒体前十位中有5家中国企业。抖音、快手的海外版在日本、美国、俄罗斯、土耳其、印尼、泰国等国家广受欢迎。
我国云服务商也在不断加快全球布局。2020年,阿里云在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三,占7.6%,数据中心在全球23个地理区域覆盖69个可用区;腾讯云数据中心在全球27个地理区域覆盖58个可用区。阿里、百度、腾讯在全球云服务市场份额合计占12%。
中国的搜索引擎也在加快拓展国际化版图。百度地图先后上线了东亚、东北亚、欧洲32个国家,南美洲13个国家的区域业务。
在区块链技术上,中国与马来西亚、印尼、哈萨克斯坦、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在加强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数字货币、资格认证等方面的应用。
中国北斗的服务能力也在不断增强。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与全球137个国家签订北斗合作协议。
隆国强指出,在中国数字经济开辟国际市场过程中,中国的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平台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
截至2020年底,我国市值超10亿美元的数字平台企业达197家,比2015年新增133家,以平均每年新增26家的速度快速扩张,市值规模达3.5万亿美元。2015-2020年,我国超10亿美元的数字平台总市值由7702亿美元增长到350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5.4%。
三大挑战待解,亟需加速制定国际规则
尽管发展迅速,但在王东堂看来,中国的数字贸易正面临着三大挑战。其一是,需要加速制定数字贸易规则,当前主要大国在实践中纷纷通过出台国家战略、完善国内立法等方式,为数字贸易定规立制。
其二是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尚未形成,由于世界各国在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制度体系、文化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在数据流通与保护、数字平台竞争、数字税收、数字货币、平台责任、人工智能伦理、网络生态、数字安全等诸多重要议题上,全球治理仍处于无序状态。数字治理碎片化将加剧数字鸿沟和数字贸易失衡。
其三,数字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由于部分国家存在对数字安全重视程度不足、数据安全技术和理念滞后、国家间数字安全合作欠缺等短板,数字贸易发展中的数字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个人数据泄露、黑客攻击、侵袭工业体系数据系统等安全事件更加频繁,成为影响数字贸易发展的突出障碍。
比如,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对其网络攻击数量同比增长了500%。同时,一些国家将数字安全泛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趋势抬头。
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尽快制定数字贸易规则。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已开展的数字贸易规则谈判,主要集中在贸易便利化、市场准入、关税及数字税、跨境数据流动、网络安全和消费者保护、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数字营商环境七个方面。
目前,各国已经基本形成共识的议题主要是全球电子商务谈判,这是在WTO框架下进行的最主要的数字贸易规则谈判。目前,谈判方已增至86个世贸成员,涵盖主要经济体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贸易规模合计占全球90%以上。
不过,由于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数字贸易竞争力不同,对构建数字贸易国际规则体系的目标诉求各异、利益复杂交织,各国在不少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
首先是跨境数据流动,为防范信息泄露风险和网络安全威胁,许多国家不断强化对个人信息与重要数据的流出限制及计算设施的本地化要求。
其次是电子传输免关税和数字税。随着数字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税制改革与协调成为国际规则谈判焦点之一。
其三是数字知识产权保护。谈判焦点集中在源代码保护上。大多数成员方原则上同意“不要求披露与保护知识产权有关的源代码”,分歧在于如何确定源代码例外情况的范围等。
此外,各国在数字产品的非歧视待遇、平台责任等方面也都存在着不小的分歧。
隆国强认为,随着中国数字贸易的迅速崛起,中国将在制定数字贸易规则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等中国的优势领域。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